杨黄浩教授联合带领的科研团队发现的新型闪烁体材料原创性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
日期:2018-08-29 阅读次数: 作者: 来源:

     8月27日,世界顶级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了学院我院杨黄浩教授课题组的合作研究论文”All-inorganic perovskite nanocrystal scintillators”。这是学院首次在该期刊发表论文,实现了学院在该世界顶级杂志发表科研成果零的突破。

据了解,该论文是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共同完成的,杨黄浩教授是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学院是论文的共同通讯单位。该论文是学院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学院的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自1895年X射线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以来,X射线技术在国防、医学、安检、材料分析等领域均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闪烁体材料由于可将X射线转为可见光而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然而过去数十年以来,闪烁体材料仍然存在发光调控难和需高温煅烧合成的问题,在工业应用方面仍然存在重大挑战。为解决该重大科学技术难题,杨黄浩教授及其合作者发现了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发光的新机制,并证实了其在超灵敏X射线检测与成像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表明,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可作为一类极其高效的闪烁体,其辐射发光波长精细可调,材料可在低温溶液相中合成。该研究首次实现了X射线的彩色发光显示,X射线检测灵敏度达到13 nGy/s,比目前医用X射线成像使用剂量小400倍。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研究率先实现了低温溶液法涂层法制备闪烁体薄膜,易于低成本、大面积制备柔性X射线平板探测器,为数十年以来X射线成像装置制备工艺的重大突破。该成果对X射线闪烁体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实现闪烁体材料的性能调控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和途径。基于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的X射线成像分析技术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和辐射剂量低的突出优势,将使得X射线成像分析在应用中更加安全,在医疗诊断、国防工业和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重大前景。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451-1 

 

 

Baidu
sogou